明代皇帝嫌棄宮廷餐? | 生活知史
現在大家一說起皇家御膳,就肯定想起是御膳房。其實御膳房是清朝才設立的,明朝還沒有這個部門。那麼當時是由誰來負責皇帝的膳食呢?那就是光祿寺了。明代光祿寺位於北京皇城東安門內。大凡皇宮內的祭饗、宴勞、酒醴都由光祿寺處理。他們會從皇家的上林苑、自營的乳牛廠,以及市場採購所需食材。當時明初諸位皇帝吃的東西都挺豐富,例如朱元璋的日常午餐就有十五道菜,豬羊牛魚雞統統齊備。
照理來說,這麼豐富的菜在當時也只有皇帝才能天天享用,為什麼皇帝會不喜歡呢?很簡單,那就是當時的廚師水準實在不行。明人謝肇淛有說:「今大官進御飲食之屬,皆無珍錯殊味;不過魚肉牲牢,以燔炙釀厚為勝耳。」就是說,皇上吃的御膳,不過是大魚大肉加上大量調味罷了。甚至民間也流傳著光祿寺做飯難吃的傳說,《萬曆野獲編》中記載了當時北京城流行的諺語「京城四大不靠譜」分別是翰林院文章,武庫司刀槍,光祿寺茶湯,太醫院藥方,可見御廚的水準不過爾爾。
但是光祿寺雖然做飯難吃,但是皇帝每年舉辦的宴會都是要靠光祿寺籌辦。所以皇帝也沒有辦法裁掉這個部門。所以後來皇帝就委派太監們負責膳食了,《酌中志》記載:「凡聖駕每日所進之膳,俱司禮監掌印、秉筆;掌東廠者二三人輪辦之。」當時的太監們為了滿足皇上,都挖空心思找來最好的大廚,皇上也終於吃上美味的飯菜了。明朝皇帝寵信依賴宦官有許多原因,不過一定包括「吃」這方面。
#知史 #生活知史
#中國歷史 #中国文化 #古代 #古代皇室
#明代 #御膳 #光祿寺